RETURN

E-mail: ybskylam@netvigator.com Issue No.14/2000

Pager 7207 4950 Date 15/07/2000

三年

溫柔敦厚

香港回歸三年。三千餘持不同訴求人士示威遊行,反政府始,「倒董建華」終,繼而「公務員保衛權益大遊行」。為何咁激?

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領導班子,對香港脈搏拿捏不準,不知「主要矛盾」所在。董的「強勢領導」,實家長式思維,向北風而開襟,早期八萬五計劃經濟且不說,近期進行連串改革:房屋、公務員體制、社會福利、教育、醫療一把抓,更欲向紐約、倫敦試比高。以特首之「溫柔敦厚」,縱或可出任較低層次之署長一職,今率領「殺戮戰埸」式港人上路,覬覦待從頭收拾舊山河?有難度。

主要矛盾

特區陷入困境,「主要矛盾」安在?相信是經濟復蘇層面與深度,跟社會階層需求接不上軌,「群眾有意見」。急謀對策、對症下藥才是當務之急。而公務員體制改革,較諸經濟復蘇,孰輕孰重,已昭然若揭。

「主要矛盾」不是抽象概念。試舉一例,「公司化」一出,同事的「主要矛盾」已不是甚麼時候晉升一級(因不再重要),或下一次posting往哪兒跑,而是應否投向商機無限的公司,還是「不捨不棄」的只跟感覺走,徜徉公務員行列。

有「主要矛盾」,當然有「次要矛盾」。風和日麗,矛盾皆屬茶杯裡的風波。但在動盪時刻,如果出現「次要矛盾」,無論是客觀的或刻意製造,「主要矛盾」有希望淡化,壓力暫且消弭於無形,輕裝上路。

「主要矛盾、次要矛盾」例證

昔日在中國,天天變臉。一次「反右派」大會上,要抓典型。眾皆忐忑不安,肅殺的「敵我矛盾」鬥爭,要向黨交心,誰敢嬉皮笑臉。

「反右派」屬「主要矛盾」

正焦慮躊躇間,黨書記突然叫停,有急事宣布:甲班抓了一個「現行反革命」,已交公安處理,眾皆抒一口氣,如釋重負。不是幸災樂禍,也不是立場站得穩,而是鬥爭目標轉移了,抓了「階級敵人」。班裡「反右派」抓典型,暫且打住。

「現行反革命」事件中屬「次要矛盾」

六四前夕,有北大女生被殺,落雨收柴式處理了,因為學生人命屬「次要矛盾」;當年六四冤案,正像拉緊了的弦,才是學校黨委領導要關注的「主要矛盾」。

日本多次侵犯釣魚台,中國皆視而不見,因為屬於「次要矛盾」。若高調處理,會引起國人蠢動,「穩定壓倒一切」大前題下,才是領導人心中的「主要矛盾」。

口誅筆伐陳水扁、呂秀蓮亦可作如是觀。

金曲回顧贈與董特首:左三年,右三年,這一生三年有幾天;橫三年,豎三年…

RETURN